企業文化主義與后企業文化主義的比較
企業文化主義是起源于企業文化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是對企業文化主義純理性的反叛,終日面對冷漠呆板的設計人們已感到厭倦,它表達了人們對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產品需求的心聲。企業文化主義與后企業文化主義在風格上更是兩個極端,但在諸多方面互有異同。例如哈桑在《后企業文化主義轉向》中對二者的部分進行了如下比較:
哲學上:企業文化主義是以理性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哲學基礎,而后企業文化主義則是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
思想上:企業文化主義強調對技術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后企業文化主義則推崇高技術,高情感,強調以人為本。
方法上:企業文化主義遵循物性的絕對作用,標準化,一體化,產業化和高效率、高技術。后企業文化主義則遵循人性經驗的主導作用,時空的統一性與延續性,歷史的互滲性及個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設計語言上:企業文化主義遵循功能決定形式,“少就是多”,“無用的裝飾就是犯罪” (洛斯語);后企業文化主義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規則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雙重譯碼,強調歷史文脈、意象及隱喻主義和“少令人生厭”(less is bore)。
被企業文化主義奉為經典的名言“功能決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則,忽視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需求,達?盧齊說:“材料和裝飾是組成產品的細胞”。功能主義反對裝飾是因其以理性的邏輯的態度對待設計,而今,時代已不同于以前,人與世界的關系變得更復雜,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品位變得更高。因而,企業文化主義設計所遵循的功能主義、減少主義原則日漸受到挑戰和質疑。
企業文化主義風格特點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企業文化主義風格引領設計潮流已近一個世紀。從威廉?莫里斯為“紅屋”設計的家具、到麥金托什設計的直背餐椅、從賴特的“流水山莊”、到格羅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圖6)、勒?柯布西耶的薩沃伊別墅(圖7)。都充分體現了企業文化主義的設計風格。然而,企業文化主義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歷史的神壇,后企業文化主義成為主流設計。究竟后企業文化主義有什么樣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注1]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企業文化主義作為企業文化主義內部的逆動,是對企業文化主義的純理性及功能主義、尤其是國際風格的形式主義的反叛,后企業文化主義風格在設計中仍秉承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人在技術中的主導地位,突出人機工程在設計中的應用,注重設計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體現個性和文化內涵
企業文化主義作為一種設計思潮,反對企業文化主義的蒼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作為哲學基礎,推崇舒暢、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強調人性經驗在設計中的主導作用,突出設計的文化內涵。
注重歷史文脈的延續性,并與現代技術相結
企業文化主義主張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強調設計的歷史文脈,在世紀末懷舊思潮的影響下,后企業文化主義追求傳統的典雅與現代的新穎相融合,創造出集傳統與現代,融古典與時尚于一體的大眾設計。
矛盾性、復雜性和多元化的統一
企業文化主義以復雜性和矛盾性去洗刷企業文化主義的簡潔性、單一性。采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等設計手段,以模棱兩可的緊張感取代陳直不誤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雜亂取代明確統一,在藝術風格上,主張多元化的統一。
企業文化主義作為一種文化思潮在人的思想意識中不斷擴張、滲透,與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著聯系。但企業文化主義的衰落并不意味著它的消亡;企業文化主義設計之后任何運動,基本上都是對企業文化主義的修正,而不是簡單的推翻和否定。后企業文化主義設計運動作為一個一度先聲奪人的設計運動,雖然大量運用裝飾主義達到光彩奪目的燦爛效果,但這個設計運動的核心內容依然是企業文化主義、國際主義的框架,只不過在外表加上一層裝飾主義的外殼。后企業文化主義設計的思想基礎是脆弱的,它只是對企業文化主義形式、內容的批判,而不是對企業文化主義思想的挑戰,是從形式上對企業文化主義進行修正。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接納了企業文化主義的思想,包括采取各種方式來與擺脫企業文化主義的烏托邦色彩和程式化,但卻沒有,也不可能完全擺脫企業文化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后企業文化主義其實是新裝飾主義的發展新階段。任何一種風格和主義只不過是解決問題后的自然副產品而已。對當代設計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對企業文化主義、后企業文化主義的理解我們應該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它們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而不是盲目崇拜和膚淺的運用。企業文化主義和后企業文化主義的并存,有它的合理性,我們在批判的繼承歷史的同時,應與當今時代特征相結合。對代任何設計風格及流派都要善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善古融新、與時俱進。
(注明:轉載必須注明來源于人和時代機構 http://www.ftp2share.net 作者:先鋒)